微信           

设计优品质、管理促品质—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进落实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-爱游戏app官网入口

设计优品质、管理促品质—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进落实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

2022-09-24 11:00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

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品质效能提升工作的统一部署,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“设计优品质、管理促品质”的原则,以城市设计为抓手,促进城市能级和经典空间形象再塑造;以特色化建筑、精致化街道、艺术化空间建设为依托,下足“绣花功夫”,打造富有“新意、诗意、惬意”的城市气质。


part.01

完成主要工作

01 聚焦标志性形象,提升两江四岸城市品质

研究制订两江四岸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计划,遴选重点区域、重点地块城市设计项目,实施“总设计师制度”和“挂牌建筑师制度”,为城市重点功能区和项目寻找“高级智囊团”,实现对设计、建设、管理等提供全程伴随式技术支撑,确保高水平设计实施不走样。

两江四岸城市品质提升



02 刻画特色化建筑,打造新意形象气质

市区联动,以核心地区商业、文化、教育、娱乐等公共建筑为重点,强调多方案比选、多机构征集,从设计源头把关,打造一批具有城市特色的封面级高颜值景观。

共梳理商业商务、图书馆、剧院、学校、幼儿园等50余项公开征集项目,其中既有华中生态城、武汉图书馆新馆、光谷大剧院及音乐厅、中法生态城文体中心等城市级地标,也有汉阳国博高中、东西湖金银湖学校、武昌中华路街社区卫生中心、武昌国棉二厂幼儿园等一批小而精的民生建筑精品。


社会公开征集部分案例展示


武汉图书馆新馆方案征集

中华路街社区卫生中心方案征集


金银湖学校方案征集

湖光序曲酒店方案征集


目前,已开展或已完成方案公开征集项目20余项,基本实现“时间过半任务过半”的目标。国内大型设计院、知名高校设计院、国外顶尖设计机构,以及业内先锋事务所在武汉同台竞技,为促进武汉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献计献策,促进了城市建筑设计水平全面提升。


03 建设精致化街道,赋予诗意游憩气质

以点带面推进三阳设计之都建设,积极推动武昌千年古轴沿街重点建筑修缮与活化利用;结合近期慢行、市政设施提升改造项目,策划城市干、支路建筑后退空间整体改造,营造更有人性化与历史感的街道场所。

目前,三阳片修建性详细规划已审批,后续拟结合地块招商情况,进一步明确产业功能后,开展相应的建筑设计等工作。得胜桥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已完成,征收进度超过80%,下步将按照成熟一段、实施一段的思路,统筹考古、地铁、隧道等多项工程对接和主体协调等问题,拟于今年启动经心书院节点博物馆地块的建设。


04 扮靓艺术化空间,融汇惬意生活气质

在大尺度公共空间方面,持续推进武汉关阳台、汉正阳台等项目实施,开展了《重大仪式活动空间武汉关城市阳台概念规划》《汉正阳台规划设计方案》研究,并获市政府专题审议同意,下一步在明确建设主体、资金来源后,积极予以推进。

同时,以“小切口”推动“大变化”,聚焦街头巷尾的边角地、闲置地等小微空间提档升级,制定了微型公共空间建设行动计划,拟用三年时间持续推进全市1000多个微型公共空间的艺术化建设,让市民“转角遇到幸福”。

近期围绕中心城区150处微型公共空间,挑选出精品型微空间14处(每区2处),联合各区开展精品型微空间的优秀设计方案公开征集活动;并与在汉高校联合,通过课程设计或校内竞赛方式,组织开展其余136处实用型微空间的规划设计工作。


“武汉市微型公共空间高校工作坊”交流日活动

7月12日,我局邀请武汉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武汉理工大学、湖北美术学院代表师生开展首次“武汉市微型公共空间高校工作坊”交流日活动,获湖北日报等媒体报道。


05 搭建设计共创平台,促进审批服务提质

强化建章立制,出台《武汉市滨水临山地区规划管理规定》(“三边”)、《武汉市建筑管理审批指导意见》(“汉十条”)、《武汉市建设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则》、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武汉市居住用地建设强度管理的意见》、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武汉市环东湖周边地区规划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》等政策文件,并开展宣贯活动,严格建筑高度、房屋密度、城市色彩等要素管控。

建立“为武汉而设计”城市与建筑设计共创平台,持续开展优秀建筑师推介工作,为政府、建设单位和优秀建筑师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。目前,已收录业内知名设计机构100余家,与包含院士大师在内的50余位优秀建筑师建立紧密联系,已在“众规武汉”平台先后推出4期优秀建筑师推介专栏,向公众介绍2位院士、10位建筑大师和18位新锐建筑师。


全国主创建筑师推介

为更好的展示建筑师风采,通过湖北日报融媒体、搜狐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专题发布;同期在“武汉晚报”和长江日报直播间进行了宣传推广。


part.02

下步工作计划


01 多方参与、借智聚力,提升规划设计水平

针对项目涉及专业类型多,缺乏从设计到建设,贯穿全程的总体技术把控,实施过程中走样的问题。强化总设计师引领作用,加强与各区政府及储备平台的沟通力度,重点功能区严格按照“统一规划、统一设计、统一招商、统一建设、统一管理”原则推进实施。同时,通过高校工作坊、众规平台、规划师下社区等多渠道,倾听群众声音,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缔造方式参与城市规划管理,并贯穿项目规划建设始终,形成大城众管的良好社会氛围,让城市更有颜值、更有气质、更有温度。


02 多路并举、筑巢引凤,加强产业用地联动

针对产业策划与招商结合不够紧密,用地控制和空间形态难以匹配后续产业导入的问题。强调产业谋划前置,招商贯穿全程,形成以区政府、土地权属单位和意向开发主体等共同参与的产业策划方式。发改及相关部门深入研究产业功能,明确发展方向,规划部门在编制中加强用地、空间和产业之间的动态协调和匹配,共同锚固产业落地。同时,区政府根据上位要求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,借助专业机构对有产业基础、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策划和包装,切实提升招商项目可研水平,提高招商项目对客商的吸引力,进行科学招商、择优选商。


03 多段推进、聚焦重点,形成带动示范效应

针对项目建设落地困难问题。分类别、分阶段的剖析项目库在推进过程中的痛点、难点,针对不同项目,制定切实的阶段性实施性目标。以目标为导向,由点到面、循序渐进,充分激发建成项目的带动性与延续性,一方面加大对相关平台公司的督办力度,积极推进武汉关阳台、汉正阳台开工建设;另一方面协调区政府或建设主体在二七滨江六七期、汉正街片、白沙片等区域挑选条件成熟的地块,集中力量重点突破,力争年底基本完成项目征收、方案编制和土地挂牌工作;同时继续加大三阳设计之都、得胜桥示范项目的建设推进力度,促进片区整体风貌全面提升。



04 多管齐下、抓近谋远,全力推动项目落实

针对项目实施涉及内涵广,在政策、审批、实施、监管等方面缺乏实质性统领机制问题。建议建立局级统筹调度、共同协商的工作机制,做好各项工作进度统计和实时动态监控,坚持工作通报常态化,及时召开调度推进会,研究解决问题,协调各区政府和相关建设平台尽早确定资金来源和建设时序,有序推进实施。


相关附件:

 打印   下载   关闭 

相关文档

关联链接

网站地图